首页 > 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努力开创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发布单位 : 点击:[]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受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委托,我向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汇报学校各项工作,请大会审议。我的汇报分两个部分。一是2017年学校主要工作回顾;二是2018年学校的主要工作。
第一部分,2017年学校主要工作回顾
2017年是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北京市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按照既定目标要求和年度计划,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7年,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组织专题学习16次。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专题部署会,将学习宣传纳入课堂教学、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纳入师生党团支部学习、纳入教职工理论学习、纳入各级各类培训。坚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了阵地管理与舆情研判工作。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精神,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成立学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教师工作部,扎实推动教职工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年内,4位教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1位教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学校圆满完成了北京市党建评估工作,并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院、系党的领导和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党员先锋模范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学校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修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校外挂职干部管理办法》,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机关、直属单位及学院行政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完成新任处级干部和青年干部培训工作,选派24名干部赴教育部、北京市、甘肃省等进行挂职锻炼。
学校持续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好公车改革,开展元旦、春节及教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四风”问题自查、督查工作。持续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规范开展执纪审查工作,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干部谈话制度,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积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规范内部管理、防范经济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制定发布学校文化建设规划。以65周年校庆为契机,举办“魏寿昆科技教育奖”颁奖和徐匡迪校友返校等活动,确定《北科华章》《摇篮颂歌》为校歌,设立求实、鼎新、五环、青年四座文化广场,学校文化精神得到进一步凝练。
学校积极发挥统战群团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发挥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制度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推动学生会、研究生会“代表性、服务型”职能建设,实现了二级关工委全覆盖。
(二)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2017年,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4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方案论证会,编制完成《北京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25个参评学科共获评2个A+、1个A和6个B+等,16个学科进入前30%,3个优势学科位列前10%,全国排名第27位。8个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500强,全国排名第25位。
此外,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仪器科学与技术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计学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三)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全面实施2017版培养方案,进一步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2017年,作为第一主编单位出版各类教材45部,《形势与政策》入选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顺利完成环境工程、冶金工程等5个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生代表队在全国“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智能汽车大赛中摘金夺银,全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56人次。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扩大二级单位和导师招生自主权,制定2017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出台《北京科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顺德研究生院建设进展顺利,首批研究生招生计划列入学校2018年招生简章,拟招收研究生139名。2017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96.64%,其中研究生就业率98.48%,本科生就业率95.08%,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8.65%。
继续教育、远程与成人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稳步开展,管庄校区与学校实现了实质性融合。天津学院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荣获“2017年度综合实力独立学院”称号。
(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实施“北科学者”人才支持计划,建立院士工作平台,试行教师学术休假制度,推动融合创新研究院建设,全方位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引进力度。学校新增“杰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优青”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
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二级单位人事自主权,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完成全校各类人员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努力推动校聘劳动合同人员“同工同酬”。巩固分配制度改革成果,2017年度教职工平均增资1万元,进一步调动了教职工投身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五)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
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特色和交叉协作优势,高水平团队和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牵头组建的“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正式获批成立,先后成立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平谷生物农业研究院,吸引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穆拉德院士为首的多名国际顶尖科学家。召开军民融合创新研讨会,建议发起成立北京科技大学军民融合雄安联盟,积极推进教育部、国防科工局“十三五”共建高校的申请工作,举办首期“先进装备制造及关键材料专家大讲堂”。
2017年,学校全口径科技经费13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吕昭平教授和罗海文教授的科研成果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陈飞武教授的文章位居2007-2016年高被引论文排名第8位。校地、校企合作稳步推进,与26家企业、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天工大厦运营管理良好,为学校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国际化进程持续加快
2017年,学校召开国际化工作会议,提出新时期国际化发展愿景和规划,明确国际化建设定位,积极谋划“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新布局。
深入推进与鲁汶大学、东北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等机构的高层次战略合作,参与中欧工程教育联盟、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成立的东盟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备案名单,与泰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展我国首个“一带一路”材料环境腐蚀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与新南威尔士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等11所知名高校新建合作。
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海外访学工作体系,年内执行公派交流项目124项、选派学生733人。截至2017年底,在校国际学生人数达985人,同比增长10.3%。
(七)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和第二课堂德育功能。建设“思想理论信息全媒体传播平台”实验室,开发《形势与政策》慕课11期、覆盖2万余人。
扎实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善校院两级学业发展辅导机制,入选首批北京高校学业辅导示范中心(共10个)。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现心理素质教育慕课课程全覆盖。加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1972个,覆盖学生4400余人,为5539名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和各类助学金共计2679.6万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率先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组织395支团队、4123名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万余工时,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京港青年伙伴行动的实践成果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八)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2017年,学校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实现全口径收入268011万元,年初预算268383万元,完成率为99.86%。全年完成全口径支出241281万元,年初支出预算281775万元,完成率为85.63%。校友会、基金会全年接受捐赠2435.27万元,争取教育部配比资金1047.95万元,为学校增加收入3400余万元。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全年新增仪器设备、家具、软件7633台(套/件),价值1.4亿余元。积极推进京外校区的规划和建设,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取得有效进展。昌平创新园东区验收取得重大进展,工程实践基地一期、昌平创新园西区前期手续顺利进行,地铁学院桥站、附小改扩建等重点规划项目稳步推进。
持续做好信息化工作,新版主页和“刷脸迎新”受到广泛欢迎。完成后勤体制机制改革,校医院、图书馆、档案馆、体育馆、基础教育中心和社区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做好对甘肃秦安县的定点扶贫工作,积极探索“携手+”立体帮扶模式,打好教育、智力、产业、电商帮扶“组合拳”,帮扶效果显著。
总结过去一年,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广大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在过去一年中为学校工作所付出的辛劳、作出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布局、办学空间拓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把学校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第二部分,2018年的主要工作
2018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内涵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面对今年事业发展中的宝贵机遇和重大挑战,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是切实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新格局,做好学校思政工作会议部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落实工作,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是进一步加强院、系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院、系党组织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建立教师党支部把好政治关、师德关长效机制。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面推广党员述责制度。
四是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实施细则》,修订了《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出台了《二级党委(党总支)换届工作实施办法》,继续推进机关、直属单位及学院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和到届二级党组织换届工作,着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和纪律建设。坚决纠正“四风”,制定了学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实施办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记实办法》,健全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与纪委专责监督体制机制,践行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4月,学校接受了教育部巡视整改督查组专项督查,下一步学校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整改落实、构建长效机制。
六是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会商研判和工作处置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工程,做好实验室安全、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及港澳台侨等工作。制定《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提升离退休工作服务保障水平,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
(二)做好“双一流”建设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深入推进学校综合改革
一是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做好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参照学科评估结果,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相关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内涵发展。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领域,推进相关学科开展学部制建设进程。开展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自评估工作,强化学科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实检查和成效分析,构建与一流学科建设相匹配的资源分配机制。根据Q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学校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2位、世界第500位。
二是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6月,审核评估预评估工作已经结束,评估专家结合学校情况提出了当前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学校将切实抓好专家组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坚持“以评促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统筹开展“新工科”建设工作。明确传统工科专业改革发展方向和新工科专业布局,推动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和内涵发展,积极申报新的本科专业。
四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健全人才发展机制,制定一流学科团队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工作办法,全方位加大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起基于学科群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建立教职工荣誉体系,推进劳动合同人员聘用管理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师队伍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弘扬高尚师德。学校教师李娜荣获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五是持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了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并据此开展学校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的修订工作。构建起权责明确的合同与战略合作协议管理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与推动落实。明确各级学术组织和专业委员会的职责、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支持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
6月,学校《章程》的修订工作正式启动,修订草案已经提交本次教代会,请代表们讨论、提出意见建议。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一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以进一步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为出发点,做好2017版培养方案的落实与实施工作,进一步提高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制定大类分专业和学生转专业办法。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试点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完善与4年博士研究生学制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做好顺德研究生院建设,建立健全研究生多点管理的体制机制。
二是扎实有效推进德育工作。构建载体丰富、协同联动、务实高效的思想引领体系。充分发挥学业辅导与学术活动平台作用,实施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精准化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做好学生党团支部、梯队、班级等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做好学生党员先锋工程、研究生科技服务与挂职锻炼等工作。加强辅导员日常基础工作督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是深化青年工作改革,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第二十三次团代会召开为契机,做好共青团与学生会组织的改革工作。全面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第二课堂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艺术教育的育人作用;加强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建设。扎实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四是做好创新创业和招生就业工作。学校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统筹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实训、指导及服务工作,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大实体创业项目支持。优化大类招生,建立与2020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相适应的招生工作制度。完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体制机制。推进精准就业指导和服务,探索科研合作、就业实习等人才输送新模式。
五是做好管庄校区和天津学院相关工作。深化管庄校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资源合理使用与内涵发展。推进融合创新研究院建设。进一步做好天津学院相关工作。
(四)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提升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贡献度
一是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策划组织国家重点研发和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国防重大项目等申报工作。积极服务北京市“全国科创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精准医疗与健康、生物农业、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型研究机构建设。
二是不断完善科学研究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校内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建设,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推动基础研究规模化,力争在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举办工程技术名家讲坛,积极服务行业科技创新。突出重大平台、项目的策划组织,提升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推进科研基地和智库建设。启动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基础设施验收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指挥部向国家科学中心转型,启动搬迁工作。加快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选拔培育,适时启动国家大科学装置培育工作。做好已有国家级科研基地的建设与审核评估工作,推动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推进“一院一库、一系一所”智库建设,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
四是推进校地、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地方研究院建设模式,推进广州研究院、烟台研究院建设,促进学校深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同大型行业企业的全面合作,学校今年先后与山东钢铁集团、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河钢集团共建了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发挥产学研平台作用。
五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经营管理。继续做好校办企业清理规范工作,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理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积极探索异地园区的实体化运行模式;筹建京津冀节能环保协同创新科技成果引导基金;打造“北科工研”“北科检测”等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品牌。做好“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后期建设筹备工作。
令人欣喜的是,吕昭平教授团队研发的新一代超高强钢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韩静涛教授团队研制生产的大型空间展开系统作为“张衡一号”主要执行机构成功执行航天任务。北科大人的身影不断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展现。
(五)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推进国际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国际战略合作。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和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探索新型教学科研合作形式,积极参与或牵头建设高水平国际教育合作组织、学术联盟。加强实施“鼎新北科”学院国际化平台建设计划,打造开放型示范学院。做好孔子学院工作。
二是不断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国家-学校-院系-个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海外访学工作体系,拓展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化培养路径。强化学生的“在校”国际化培养,推进校内国际化素质培养机制建设。
三是继续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围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持续推动课程与特色短期项目建设。加强国际学生招生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国际学生管理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创新国际学生社会实践形式,丰富人文交流内容。
(六)统筹校内外办学资源,夯实学校改革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扩展办学空间。确保昌平创新园东区交付使用,力争完成昌平创新园西区地下工程、工程实践基地一期主体工程,推进工程实践基地二期、附属小学改扩建工程、西北角前期规划工作。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积极推进新校区建设工作。
二是提升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水平。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财政专项预算执行全过程跟踪机制,完善资金执行考评方式及绩效考核指标;推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严肃财经纪律,逐步扩大审计范围,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积极探索内控、管理与绩效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搭建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平台。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教学科研单位用房优化配置,规范公共用房管理。
四是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强化校级网站群统一管理,推进网上在线服务平台建设,以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为主线,逐步做好校级核心数据流转工作。做好文献资源的管理与服务,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五是系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学校文化建设规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史文化、校园文化三个层次系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开展主题鲜明、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与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做好校友返校与基金会理事会换届工作,积极争取社会捐赠。
六是提高保障体系服务效能。完善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后勤管理精细化水平。做好昌平创新园研究生入住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更加关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幸福感,切实提升校医院、体育馆、社区等服务质量。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中心各项规章制度,持续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
七是着力提高机关服务水平。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机关服务文化,健全机关部门服务项目清单,推进机关智慧服务平台建设。
八是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深化“携手+”立体帮扶工作模式,持续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校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努力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